防控青少年近视需要动真格
(相关资料图)
□孔一涵
日前,教育部印发了《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》(以下简称《工作计划》),全面部署年度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,明确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、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,引起舆论热议。
眼睛是心灵的窗户。但如今,严重的近视问题却为青少年明亮的“窗户”蒙上了一层荫翳。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显示,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(6~18岁)总体近视率为53.6%,而到了2021年,该数据飙升12个百分点,近视率超过65%。《工作计划》的印发既是对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的进一步狠抓落实,也将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近视防控的认知,营造全社会重视近视防控的良好氛围。
近视并不是配一副眼镜就可以解决的“小麻烦”。于个人,中高度近视易引发一系列损害眼部健康的并发症;于社会,飞行、航海、公安等行业都对从业者视力有着明确要求,如若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严重化,无疑也将影响相关行业的发展,狠抓青少年近视防控刻不容缓。
青少年近视问题的成因并不复杂,以学生课业负担重、缺少户外活动,以及过早接触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原因为主。然而要严控青少年近视问题,就必须先破除“唯分数论”的功利教育观念,以同等重视程度关注学生的学业与健康。
此次《工作计划》明确将维护青少年视力健康与有关部门责任直接挂钩,切中要害,倒逼地方政府在医疗、监测预警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,监督学校重视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,减轻学生课业负担,进而敦促家长控制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,“家校社”携手建立近视防控体系,全面守护青少年的视力健康。
防控近视不仅是教育问题,更是社会问题。《工作计划》明确拧紧了责任链条,层层传导压力,展示出国家对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高度重视与坚定决心,动了真格。但同时,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绝非一日之功,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考核指标须合理科学确定,防止部门间转嫁压力,立足常态以长效决心保障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。